刚刚闭幕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新邵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全域化作为三大主攻方向,努力建设大美湖南之心。其中,“旅游全域化”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首次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旅游全域化”释放了怎样的信号?新邵旅游在推进“全域化”的进程中如何扬长补短、提升质量?带着一系列大家关注的问题,红网新邵站今天对新邵县旅游局局长肖飞球进行了专访。
肖飞球认为,提出“旅游全域化”这一概念并作为建设大美湖南之心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说明县委已经把旅游摆在全县经济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振奋人心,令人士气高涨。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中央、省委对旅游工作的要求,同时也是紧密结合新邵实际的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战略。这一战略,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瞻远瞩,彰显了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决心。新邵旅游基础良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域独特。拥有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筱溪国家湿地公园3块“国字号”旅游品牌; 4条高速公路6个出口,5条国道、省道连通全县,交通网络发达;已成功纳入全省沪昆高铁精品旅游线路、湘中大梅山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及项目已成功进入省级名单。这些优势给新邵旅游发展树立了强大的信心,新邵旅游做强做大势在必行。
肖飞球同时认为,“全域旅游”概念提出于新邵而言恰逢其时。“全域旅游”概念自2016年1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深刻指出,“旅游全域化”是一个旅游发展的理念,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新邵,“旅游全域化”就是要将旅游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把新邵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进行全方位的布局、规划、建设、管理。要坚决遏制破坏旅游资源、景点的行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必须遵循旅游先行的原则,以符合旅游全景规划为基础,保护好已开发和尚未开发的一切旅游资源。
县委关于“四极三带多点”全景式蓝图布局的提出,肖飞球认为既突出了新邵“全域旅游”的重点,又囊括了新邵所有的旅游资源,因此完全符合新邵县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以白水洞国家风景名胜区、岳坪峰国家森林公园、坪上高铁新城、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四极”,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现代山水艺术小城,以207国道、224省道、渔龙公路为“三带”,以“三带”以外的乡镇为“多点”,主要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旅游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将白水村、清水村等一批具有独特乡俗的地方打造成为省级旅游名片。这一布局的提出明确了将“四极”作为新邵旅游发展之路的主攻方向,以“三带”“多点”为支撑,加快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努力构建全景新邵。
毋庸否认,尽管我县旅游具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域独特三大优势,但来县旅游的人们对新邵的旅游还不尽满意。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旅游还存在着“短板”,一些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相关的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够深入全面。对此,肖飞球信心满怀地告诉我们,县委县政府一直在下大力气补齐旅游“短板”,白水洞旅游专线公路、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等一系列工程正在开展;在建的占地1500亩的大坪农产品科技博览园将有助于我县旅游产品体系的提质;玫瑰花产业园、富硒鸡血藤基地、常春藤中药材种植基地等一系列产业将有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模式的形成,旅游产业链条纵深拓展。
一个地方的旅游有没有特色、有没有内涵、留不留得住游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底蕴。肖飞球认为,报告中提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可以看出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新邵人文魅力钟灵毓秀,是湖湘梅山文化中心,全国诗词之乡,拥有龙山“药王”文化、白云岩宗教文化、坪上大同文化、养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正骨术”;民俗石马江号子、木偶戏、打草鞋等。我们要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如我县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就是将“药王”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体现。要吸取张干纪念馆新馆建筑不能很好体现其相应文化的经验教训,充分把文化融入景区建设和城镇开发当中,让旅游成为一种有灵魂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