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新邵县教育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师随笔

吴姝晖: 与智者相会: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来源:县教育局 作者:吴姝晖 发布日期:2021-06-30 08:01

与人相会,惊鸿一瞥,时光静止。

在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培训的课堂上,与一位位专家相会,两天的时光仿佛真的静止在一刻之间,我如在清风流水中行走,聆听着智慧之言。

这一次培训的核心目标是: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如何组织与开展,各位专家亦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专题讲座,有对学习传统文化的方法点拨,如邹金方教授讲述的《汲取传统文化精髓,打造魅力语文课堂》;有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验介绍,如王云霞校长的主题汇报《唯真唯美,向善而行》;有学习传统文化阅读经典的成长感悟,如黄艳梅老师带来的《经典诵读,开启幸福人生》……而我 ——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想以李学老师的《教科书中的文化解读》为依据,结合自己的语文实践来谈谈对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应如何进行教学。

随着部编本教材的使用,古诗词的篇幅增多,传统文化的学习于小学生而言愈加重要。但是小学生因为年龄尚小,生活阅历尚浅,他们对古诗词中的“文化” 解读应该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对教师而言,首先要帮助学生了解诗词中最核心的经典元素, 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我们要引导学生来看看诗中有哪些经典意象:清晨、浮尘、雨中客栈、柳枝、酒。 一般情况下清晨出发最合乎常理。“浮尘”代表诗人旅途劳顿和遥远。“雨中客栈”是旅途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在雨中离别更显不舍。“杨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这个意象表达离别。“酒 ”把酒送行,“更尽一杯”千言万语就在酒中,就这样通过这些意象指导学生读出离情别绪来 。再如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应让学生融入情景,看到皓月当空,你是否有一缕乡思便从心头油然升起?这样一个望月思乡的过程,学生不但很容易理解,而且不少人都亲自体验过,这样一来,学生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一种“明月文化”。

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每一首诗词、古文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所做出的一番人生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应该全面了解古诗词的创作背景。 例如:李白写《独坐敬亭山》时已经离开长安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他体会到了从天子近臣到江湖文人这两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巨大差异,也饱尝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世态炎凉,但是李白却丝毫没有向世俗低头,更不会趋炎附势。"众鸟高飞尽",连鸟儿也迫不及待,鸟儿不约而同地远走高飞了, "高飞尽",把鸟儿的飞去写得这么坚决彻底,毫不留情,"独去闲",虽然诗人不能像鸟儿那样可以展翅高飞,但是也可以从容地、义无反顾地飘走。而李白的另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于“安史之乱”后,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所以这首诗是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舒畅欢快的心情。

教孩子们学古诗词,除了根植于传统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化解读,还要教会他们推敲“诗眼”“词眼”,品析古诗词中的“无言之美,这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其实也是另一种且是最根本的文化解读。

“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在结课之时,班主任老师反复讲到这句话,可见,与智者相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如惊鸿一瞥,时光不会静止,学习亦不会静止。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