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卫生健康局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新邵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来源:县卫生健康局 作者:县卫生健康局 更新时间: 2021-12-08 10:13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新邵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时期;是新邵参与打造“三个高地”、担当“四新”使命,实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打造“健康新邵”的冲刺时期。

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新邵县“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是满足新邵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基础,也是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更是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为推进新邵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提高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新邵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现状分析

面向“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要在充分总结“十三五”卫生健康发展重大成就,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全面分析机遇挑战,找出问题短板、破解发展难题。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新邵县卫生健康事业砥砺奋进、快速发展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肺炎疫情和艰难繁重的发展改革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卫健局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政策文件要求,坚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中心,全面深化医改,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全县卫生健康各项事业稳步推进,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1.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全县不断加强县、镇、乡三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县疾控中心大楼、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大楼正式投入使用,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新院建设基本完工,全面完成413个行政村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和龙溪铺中心卫生院综合楼、迎光卫生院综合楼、陈家坊卫生院公租房、潭府卫生院公租房、坪上中心卫生院公租房等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现有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一家,为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一家,为新邵县人民医院;二级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民营医院10家,其中二级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16家;行政村卫生室413个。共有床位4965张,其中公立医院3337张,非公立医院1628张。全县执业(助理)医师1454人,注册护士2266人。

2.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时期,狠抓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药物体制改革成果,加强规范采购、储存、销售、使用各个环节的管理,药占比和门诊次均费用逐年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市施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更加完善功能定位,引导患者科学、合理、有序分流。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县人民医院与湖南肿瘤专科医院组建医联体,与全县16家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真正意义上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县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建立功能完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健全重症新生儿救治与康复双向转诊模式,确保重症新生儿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并向全省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公立医院医改政策全面落实,医疗费用增长率、药占比、卫生耗材、等指标明显下降,配备使用基药品规、基药采购金额占比明显提升。

3.健康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时期,把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实现“三个全覆盖”。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覆盖,在全县19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制,贫困人口入院时不需缴纳住院押金,出院时按正常程序结算,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85%以上。实现“一站式”结算服务全覆盖,联合财政、民政、医保、社保等部门,成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中心,确保贫困人口无论在县内还是县外医疗机构住院治疗,都能按规定及时报销相关费用。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口30余万,签约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40%以上,覆盖全县贫困人口、重管人群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组建382个家庭医生团队,54名县级医师专家团队,为签约对象提供免费医疗卫生咨询、健康教育、访视、预约检查、优先转诊等服务。健康扶贫先进经验先后在《人民日报》、《湖南日报》、《华声在线》、《邵阳日报》等有关媒体进行了重点推介宣传。

4.公共卫生服务取得新成效。“十三五”时期,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有力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县累计举办各类健康教育讲座1000余场次,预防接种建证率100%;乙肝疫苗接种率99.33%,卡介苗接种率99.2%,脊灰疫苗接种率98.03%,百白破疫苗接种率98.16%,含麻疹疫苗接种率98.08%,流脑疫苗接种率98.2%,乙脑疫苗接种率98.19%,甲肝疫苗接种率97.92%。早孕建册15000余人,接受孕期服务的孕产妇20000余人次,产后访视率95.6%,近6万名6月-36月龄儿童接受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为65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服务10万余人次。对重性精神病人进行了登记造册,纳入管理。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规律服药进行了指导和监督。开展适龄妇女的两癌筛查工作,共为20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免费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

5.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三五”时期,全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全县中药材种植产值达11.6亿元,其中50亩以上基地82个,面积32152亩。现有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骨干企业10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建成了雨泉农业、南陌生物、玉辉农林等一批中药材产业园区。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的“孙氏正骨术”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乡镇卫生院设有中医馆,中医门诊部发展到7家,中医药执业人员共216人,其中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9人。新邵经开区医疗器械特色产业园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有意向转移入园的沿海医疗器械企业已经达到7家,其中惠州市惠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已和新邵经开区签订招商协议,其余6家公司计划整体引进园区自建的“135”标准化厂房(医疗器械产业园)内。

6.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得到新提升。“十三五”以来,大力支持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设,落实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不断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防疫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县进一步整合全县医疗资源,构建了县、乡、村、组四级联动防控网,实现全县13个镇2个乡、413个行政村疫情防控网络全覆盖、医务工作者全覆盖、排查宣教全覆盖,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面二孩政策落实较好,全县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自然增长率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预定目标值。大力推进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与产前筛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数据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员人口信息达到“五个99%以上”,即人口覆盖率、信息完整率、信息逻辑准确率、流动人口信息反馈及时率、信息反馈准确率均达到99%以上。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和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强化执法培训,开展有奖举报、便民维权活动,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显著增强。全面实施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奖励或开展救助。

第二节问题短板

“十”期间,通过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邵的卫生健康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的大背景下,新邵的卫生健康事业面临不少新挑战、新问题

1.卫生健康资源配置不平衡。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全县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偏远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人才外流。县人民医院近年建成了重症监护(ICU)、皮肤科、介入中心、新生儿科、中医康复科、健康管理中心等18个临床科室,分科更完善,但人才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要求。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有待强化,人员、技术、设备、信息等资源整合程度较低,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联通共享程度不够,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未能充分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积极性和促进其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待扩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仍然不完善;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公共卫生应急能力不够强。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加速,新传染病种的出现和慢性病、老年病、职业病患者的增加以及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挑战,现有防病治病能力及服务体系、模式存在明显缺陷与不足。现有公共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难以迎接重大传染病、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带来的挑战。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不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技术骨干流失严重等问题非常突出,成为影响公共卫生应急能力的最大瓶颈。

4.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总体来看,新邵的医药健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质量和水平层次较低,尚未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格局。企业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高端人才相对较少,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不健全,高水平的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匮乏,具有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企业家整体队伍尚未形成;中药材主要集中在种植方面,缺乏深加工、精加工的能力。

第三节  面临机遇

1.宏观政策有力支撑带来新机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卫生健康事业始终与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并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人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还会持续快速增长。在迈向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红利将集中释放,为“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带来重大利好。

2.公民健康意识增强带来新机遇。《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从政府、社会、个人(家庭)3 个层面协同推进组织实施 15 项重大行动,健康中国持续深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已成为全社会重要的新时代共识。特别是2019 年末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给卫生健康事业,尤其是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防治领域带来严峻挑战,疫情牵动万民之心,突发疫情不仅展现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及其现存短板,更是给卫生健康事业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全社会将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预防型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人民群众也将更加重视卫生健康的发展,必将有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和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赋能提升带来新机遇。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AI技术、5G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者数字经济与医疗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智能化医疗产品逐渐得到普及应用,智慧医院、智慧病房等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新模式和新业态逐渐涌现。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疾病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模式正朝着个性化、精准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的方向发展,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将大幅提高,数字经济正在为医疗产业的变革和升级注入新动能,科技创新赋能健康行业已是大势所趋。


第二章  顶层设计

“十四五”时期,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新邵行动,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全县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新邵为统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促健康、转模式、强基层、重保障为着力点,坚持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推进卫生健康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生活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卫生健康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加快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邵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健康优先,科学发展。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健康需求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创新服务模式,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提升卫生健康服务管理水平,注重人民群众享有服务的感受和实效。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和均等化,实现卫生健康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集约发展。从立足县情、因地制宜出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人才引进,依靠科技和信息等要素支撑,创新卫生健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卫生健康效能,加快卫生健康发展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增强卫生健康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发展。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健康制度中的责任,促进公平公正。

——坚持中西并重,协调发展。建立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推进区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未病”、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第三节  总体目标

2025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全民健康素养进一步提高,建立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及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卫生健康服务需求。

新邵“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健康

状况

人均预期寿命(岁)

73.5

75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2.95

2.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1

4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0万人)

4.65

4.5

预期性

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10万人)

226.65

200

预期性

疾病预防控制

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99.56

99.8

约束性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9.5

99.8

约束性

全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

4.8

5

预期性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

45

60

预期性

糖尿病规范化管理率(%

41.2

60

预期性

爱国

卫生

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

78.6

85

约束性

妇幼

卫生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86

90

预期性

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99

99

预期性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

88

90

预期性

卫生

监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

96

98

约束性

日供水1000立方米以上的集中式供水现场卫生监督率(%

93

97

预期性

卫生

资源

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张)

5.03

6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1.82

2.5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2.83

3

预期性

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0.73

0.85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1

2.5

预期性

计划

生育

出生人口性别比

112.75

110.5

预期性

政策外多孩率(%

-

5

约束性

计划生育奖励政策落实率(%

100

100

预期性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覆盖率(%

85

95

预期性


第三章  主要任务

第一节  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价格调整、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医药分开,有效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形成有激励、有约束、有活力、有效率的运行新机制。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积极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权力和职责,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落实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等自主权。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的行政级别,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和人员聘任制,建立人才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全县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公立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环境和就医体验。建立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通过降低药品耗材费用、取消药品加成、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药品使用和医疗行为等措施,逐步调整技术服务价格,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2.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按照国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政策要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功能,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落实基层首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和转诊服务,注重发挥全科医生作用,推进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逐步增加城区公立医院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全科医生预约挂号和转诊服务号源,上级医院对经基层和全科医生预约或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加快形成“小病在社区(乡村)、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乡村)”的就医新格局,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基层签约服务制度,完善社区(乡、村)医生与居民或家庭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引导,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长期稳定的服务协议。

3.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在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完善基本药物投入补偿、采购供应、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基本药物在目录、标识、筹资、价格、配送、使用等方面实行统一政策,建立起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主体的、覆盖城乡,规范、完善的药耗材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及时获得安全有效、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的基本药物。提升药品供应保障服务监管能力,大力推进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对药品供应保障全过程动态适时监管水平。推进医药购销领域不良行为共防共治机制,严格执行诚信记录和市场清退制度。加快药学人员引进、加强药师规范化培训、加大临床药学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全县药师队伍服务能力。巩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推进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形成合理的医保支付标准,引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第二节  完善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1.加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能力。提高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完善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建立储备需求动态清单,采取委托医药储备企业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代储,实物储备和合同储备并行的方式;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存储满足10天满负荷运转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强化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要重点落实“三区两通道”要求,合理布局诊室、留观室、候诊区,扩大等候间距,配齐筛查所需的设施设备。强化可转换传染病区的收治能力,结合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分级分层配置疫情防控救治资源。强化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能力。加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生产协同与风险预警。健全应急培训、演练机制,完善应急状态下动员响应、区域联动和人员调集机制。

2.加强重大疾病防控。把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贯穿到重大疾病防控的全过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制定实施全县慢性病防控规划和行动计划,将慢性病防治重点从“疾病治疗”转移到 “危险因素控制”,从医院下沉到社区。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全面实施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扩大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推进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及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内容。促进基层糖尿病筛查标准化。加强对艾滋病、结核、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落实血站血液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核酸检测全覆盖。加强精神疾病防治,重点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测预警、救治救助和服务管理。

3.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大力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对城乡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效干预,减少主要健康危害因素。严格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中医医疗机构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制度,发挥其在项目绩效考核、人员培训、人群监测、效果评价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加强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第三节  提升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1.提升县级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根据服务人口、疾病谱、诊疗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和规模。制定县级公立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新建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推进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工程。

2.健全基层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条件。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基本设施齐全的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基层卫生服务队伍、运转有效的基层卫生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机制。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和住院服务,逐步加强基本诊疗路径管理、中医药综合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鼓励乡镇卫生院与上级医疗机构进行多方位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强特色科室建设。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建立高效规范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深化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3.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开放合作、竞争有序的多元化办医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举办规模化、差异化的医疗机构,重点发展短缺专科特需医疗,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需求。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运营高水平全科诊所,建立专业协作团队为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支持社会力量深入专科医疗等细分服务领域,在眼科、骨科、口腔、妇产、儿科、肿瘤、精神、医疗美容等专科以及中医、康复、护理、体检等领域,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服务机构。完善促进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破除社会办医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束缚,使非公立医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有同等待遇。加强对非公立医院的监管,引导非公立医院依法经营、加强管理、严格自律、健康发展,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4.培育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积极鼓励和扶持县级公立医院或民营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开展医养融合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以康复护理为主的住院床位,承接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中的下转病人,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养结合服务型体系。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凡经民政部门许可设立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的申请,优先予以审核审批,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不受经营时间的限制。推进责任医生与老年人签约服务。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并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

专栏1: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示范工程

1.新邵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新建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

2.新邵县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新建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

3.新邵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新建一栋门诊急诊综合楼,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包括门诊急诊、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胸痛中心(含专科ICU)、卒中中心(含专科ICU)。新建一栋传染病防治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艾滋门诊、检验、药房、收费、病房《含重症医学ICU)。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占地面积100亩,容积率1.05。

4.新邵县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建设项目。以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和小儿骨伤科为依托,加强中医药人才教学和培训,采购中医药设备,改善15个中医骨伤病区的就诊环境。

5.新邵县中医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中心建设项目。改善名医门诊环境,加强名医“传、帮、带”,建设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名医工作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邵孙氏正骨术”,加强中医药宣传,以数字化方式展示中医正骨手法,讲述中医药发展历史等,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6.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平台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湖南孙氏正骨流派”为基础,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和骨科支具研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7.新邵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0㎡(30亩),新建传染病防治中心总建筑面积22000㎡,其中传染病区用房10000㎡,床位150张,传染病医护工作人员生活用房12000㎡。容积率1.1,绿地率35%。

8.新邵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新建一栋门诊急诊综合楼,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包括门诊急诊、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胸痛中心(含专科ICU)、卒中中心(含专科ICU)。新建一栋传染病防治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

第四节  切实提高生育服务管理水平

1.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保持适度生育水平,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确保应生尽生。落实特殊情形再生育、技术服务、计生家庭保障与奖励等措施,妥善做好政策衔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完善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和预警机制,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出生堆积风险,防止生育水平出现大的波动。开展政策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估,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形势的跟踪分析。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和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2.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向不孕不育等生育困难人员提供必要的辅助生殖技术服务。推进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强孕产妇与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在薪酬分配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全面推进知情选择,向育龄人群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加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开发推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新技术新产品。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合理降低家庭生育和养育成本,统筹教育资源配置,合理降低教育费用,增强育龄夫妇生育信心,引导群众有计划、负责任的生育,适当提高生育率水平。

3.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加强孕产期全程服务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妇女常见病筛查和早诊早治,扩大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免费检测范围,提高 “两癌”早诊早治率。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扩大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和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覆盖范围,降低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发生率。建立“覆盖城乡主体多元,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成长。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支持和指导,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管理。到2025年,全县基本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

第五节  加强卫生健康支撑体系建设

1.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健康专项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使用制度,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健全完善人员聘用制,全面推行医务人员同工同酬制度。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专业队伍。全面推进临床医师传、帮、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加强妇幼保健、产科、儿科、精神病、院前急救、中医药、老年病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大力加强医学学科和专业团队建设,培养一批中青年高层次学科领军人才。健全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制度,鼓励和引导县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骨干人才培训,每年选派30名以上县级医院业务骨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助理)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1年。积极开展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再教育,提升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层次。

2.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按照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梯度推进、惠及居民、服务应用的原则,统一全县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技术规范,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依序推进电子居民健康卡、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慢病管理、妇幼健康、院前急救、计划免疫9个信息化运用服务。建设采集、整合、利用、共享为核心的“智慧健康”平台。真正实现“惠政、惠民、惠医”和“统一、共享、开放”的目标,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高效统一的网络,实现业务应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有效协同。完善应用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运作管理水平。加强全员人口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出生人口信息采集和监测预警机制。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工程。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健康医疗信息化新型业态有序发展,推进远程医疗建设。

3.合理确定医务人员薪酬水平。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4.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全面提高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重点加强环境卫生、饮水和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除害防病、控制吸烟等卫生知识、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全民卫生素质,不断推进健康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探索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实现群众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综合整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城镇整体功能。以农村改水改厕为重点,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打造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到2025年,全县城镇卫生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  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工程

立足新邵中医药康养资源禀赋,加快中医药种植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中医药品牌,扶植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做大做强中药材加工企业。加速中医药产业链发展,促进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旅游,促进中医药与养老相融合,研发推广药膳、药饮、药妆、药浴等中医药保健产品,形成中医药产品、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大健康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建设一批中医药特色小镇,将新邵打造成为打造湘中湘西南规模最大、产值上千亿元的中医药康养示范基地。

第一节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积极推进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及新邵县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中心、制剂研发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县级中医医院医疗结构短板,争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推进实施基础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进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积极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建立以中医药资源、服务、管理和科研数据等为重点的基础数据库。

2.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全面提升中医药常见病、多发病防治水平。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疗养院、护理院等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支持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打造特色学科、专科建设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设备的购买和设施的建设。

3.推进中医药传承开放发展推进实施中医药 “五名”(名医、名药、名方、名院、名校)工程。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鼓励名老中医坐诊教学,探索开展名老中医诊所会诊试点。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节  合理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

新邵县地处邵阳市北边,周边多山多林,历来是我省传统中药材主产区之一,生产历史悠久,自明朝开始,已开始种植玉竹,药圣孙思邈和御医刘神威曾在此采药炼丹,留有“药王殿”和“炼丹池”古迹。有种植中药材优良传统。新邵县中医药资源丰富,其中以龙山森林公园,白水洞风景区中药资源分布最为广泛,常见药材有紫花前胡,黄精,玉竹,千里光,六月雪,金樱子,紫花地丁,鱼腥草,益母草,吴茱萸,凤仙花,虎杖,龙葵,商陆,胡颓子,满树星,元宝草,香附,香蒲,薏苡,女贞,菝葜,葛根,川续断,木贼,苍耳,贯众,海金沙,天名精,败酱,骨碎补,紫苏,土牛膝,金钱草,豨莶,常山,华中五味子,乌药,淡竹叶,龙鹳草,细辛,钩藤,厚朴等40余种知名药材,在白云岩景区发现了中药的第三棵树“青钱柳”,这次普查中在同一区域发现有三十余棵,最长树龄约500年,占地面积20余亩。

“十四五”时期,以陈家坊镇、潭府乡、巨口铺镇、太芝庙镇、严塘镇、坪上镇、大新镇、龙溪铺镇等8个乡镇及新邵县农业科技园、湘商产业园、大新药用玫瑰基地等区域打造为中药材种植示范核心区,面积4.5万亩。主要建设集中药材加工、物流、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通过核心区示范辐射,带动全县和周边县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1万亩,其中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4.5万亩,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3个。示范基地年种植玉竹19800亩、玄参9800亩、百合4500亩、黄精500亩、玫瑰花3500亩、罗汉果1500亩等其他中药材。着力建设一批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道地与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第三节  培育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

依托国家基本药物所需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科研院所、种苗企业等,建设区域综合性或单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对繁育有困难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制定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确保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确保种子种苗供需平衡。重点在龙溪铺镇建设木本药材种苗繁育基地,项目占地400亩,建设检测室、办公室等工程,繁育品种为杜仲、厚朴、银杏、香果树、湘玉竹、龙牙百合、罗汉果等16种,年出圃量达到200万株以上。

第四节  发展壮大中药材加工企业

以玉竹、百合、玄参、山银花、黄精、中药材、厚朴等地道中药材品种和鸡血藤、桅子、罗汉果、艾叶等推广品种为重点品种,雨泉农业、南陌生物、玉辉农林、向上中药材等中药材加工企业为龙头,发展壮大中药材加工企业。“十四五”期间,全县重点扶植20家中医药精深加工企业,支持企业开展生产基地建设、加工产能扩容、加工工艺改进、加工设备升级、新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实施。鼓励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并购重组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动、植物资源产业化集聚集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扩展化学原料药、片剂、丸剂、糖浆剂、胶囊剂、颗粒剂、煎膏剂、合剂八大剂型产品品类和产量。

第五节  大力推动中医康养基地建设

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鼓励医养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医养产业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需的外部经济、政策、市场和产业技术环境正在不断地优化,社会各界对于医养产业的需求和信心也不断提升,医养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医养产业将是老龄经济的主体,老龄经济是与老年群体生活保障相关的各种服务、用品等的生产、流通和交换活动的集合体。医养产业是以老年人为对象,为满足老年人健康、医疗和养老相融合的需求而提供老龄服务和用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医养产业并不是简单的加医疗和养老,而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超越和提升,是一种大健康理念指导下的新兴服务体系和新兴业态。医养产业的对象广泛,可以涵盖所有老年人,包括健康的自养老人、亚健康的康养老人、患病的护养老人和医养老人。医养产业是健康、医疗和养老的有机融合,涉及到老龄服务和老龄产品两大范畴,几乎涵盖了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文化体闲娱乐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如医养地产、医养用品、医养居游、医疗康复及护理、老年长期照护服务、老年体育健身、老年文化等等。医养产业的实质,是把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的关口前移,把需求的重点放在治未病的健康管理上,达到少生病,生不病、晚生病的目标,市场弹性大,前景广阔。

新邵县境内自然环境优越、中医药基础雄厚,建设中医康养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十四五”时期,新邵县依托白水洞、白云岩、大同福地、大新玫瑰园等旅游资源优势,建设集养老度假、休闲娱乐、医疗康体等于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集群,打造森林浴、森林步道、森林木屋等康养项目。推动中医药、药膳、食膳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玉竹、罗汉果等中药材资源大力开发养身餐饮,把中医药健康服务与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大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和线路,以康养旅游为亮点,抢占生态文旅融合新高地,提升新邵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大湘西地区生态休闲养生的“新高地”。

1.新邵县(大同福地、清水村)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清水村位于国家级森林公园龙山之下,四面环山,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洁净,乃天然的生态净土、生活氧吧。清水村生态自然景观众多,有鬼斧神工的雷公洞、神奇诡秘的仙马石、清澈长寿的百岁泉、迷宫梦幻的48堆、青翠茂盛的吉龙湾古树林、历史悠久的粮人界、天然奇特的仙人棋盘等景点,有 “世外桃源”和“生态长寿村”之美誉。大同福地位于新邵县坪上镇,坪上镇古称大同镇,这里是一片滋养高雅兴味和脱俗性灵的“养心的山水”,现有大同福地生态园,是政府招商引资建成的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园内有数百种珍贵树木,有一千多种花卉,有5公里环行绿道,有清澈静谧的水库,秀美的湖心岛上还有古朴的四合院、风情的吊脚楼。新邵县(大同福地、清水村)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利用清水村“生态•长寿”元素和大同福地生态园现有基础,打造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文旅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康养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主题建安工程及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绿化、道路等附属工程。项目整体可提供康复中心床位800张,养老公寓2400户、床位3200张。总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2.白水小镇医养中心项目。该项目位于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严塘镇。白水洞风景名胜区以其山青水秀、洞幻石奇、人文攸丰而著称于世,风景区现有景点480多处,一级景点30处,省、市重点保护文物8处,自然景观有高峡平湖、流泉飞、瀑、地下溶洞群、一线天、洞天门、“白龙洞”等,“白龙洞”以洞奇和石怪闻名世界,2002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此洞并称誉之为世界奇景。白水小镇医养中心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占地8.3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床位数200张,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0%以上。该项目结合白水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优势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优势,以老年护理、康复养生、休闲娱乐为中心,医疗、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娱”的思想,提供医疗保健、康复疗养、陪伴养老、亲子互动、休闲娱乐等全方面服务,并将逐步增加集健康管理、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候鸟式养老内容。

3.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湖南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邵县东北部,为大龙山的主体(也称龙山),东北与涟源市接界,南与太芝庙乡、潭府乡相连,西与潭溪镇毗邻,总面积为3835公顷。园内分为岳平峰、烟竹、捞底石三大景区,共有主要旅游景点62处。森林公园受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影响,年平均气温在海拔245.5米处为17.1℃,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递减0.55℃。森林植被类型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公园内共有木本植物86科338种,国家重点一、二级保护植物13种,有银杏、柏乐树、南方红豆杉、摇钱树、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厚朴等;有药用植物87科207种,其中既有野生种又有栽培种;有观赏植物200多种;牧草88科344种。据《旧唐书》记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为研究药方,撰写医书,曾定居龙山,并在此完成了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公园内有关药王的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仍遗存至今。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为依托,建设文化生态产业园区,发展中草药种植10000亩,新建中草药植物园5000平方米,新建康养中心及中医健康旅游基地6000平方米,新建传统中医实习基地5000平方米。

4.巨口铺宝庆桂丁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项目。白云岩位于巨口铺镇白云铺村,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宝佑年间,续建于明清。旧时古木隐障,不见天日,故名“白云樵隐”,为宝庆十二景之一。清道光《宝庆府志》记载:“宋宝佑年间(1253~1258),僧宝鉴披荆斩棘入此山中,睹石像宛然,知因缘所在,盘坐其中,不食不语,后有采樵者见之,感其神异,乃设供养,始开此洞,后僧坐化其中”。成为白云岩佛地始祖,尔后香火不断。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全国各地前来拜佛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白云岩古建筑群由妙音寺、毗庐寺、慈寿寺(已毁,无存)、牧云寺、关龙亭、会仙桥等组成。白云岩盛产“桂丁”茶,历为明、清贡品,味甘甜凉口,久置不馊,白云岩水豆腐细嫩味鲜可口,闻名湘中。巨口铺宝庆桂丁中医康养特色小镇项目依托白云岩景区和桂丁茶资源,建设桂丁茶种植基地和中医康养中心,包括中医康养中心及桂丁茶健康旅游基地12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5.大新玫瑰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项目。大新镇现有药用玫瑰花种植面积2800余亩,玫瑰花基地原材料均选用天然玫瑰花精炼纯露与精油。玫瑰花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和香酚,用来护理皮肤和头发、用来按摩,都有显著功效。同时,加入ARTAV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配方改良后的玫瑰花产品,其品质优于国内同行业的平阴玫瑰和云南玫瑰,其效果可同国外的保加利亚玫瑰比美。现合作开发的系列产品涉及洗发露、护发素、沐浴露、洁面乳、爽肤水、精华素等,拥有2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专利,并于2019年与澳大利亚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玫瑰产业发展趋势良好。大新玫瑰中医康养特色小镇项目以现有药用玫瑰花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集中医康养、文旅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其中,中医药康养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专栏2:大健康医药康养基地(特色小镇)建设示范工程

1.新邵县(大同福地、清水村)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主题建安工程及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绿化、道路等附属工程。项目整体可提供康复中心床位800张,养老公寓2400户、床位3200张。总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2.白水小镇医养中心项目。占地8.3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床位数200张,护理床位占比达到40%以上。

3.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生态产业园项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为依托,建设文化生态产业园区,发展中草药种植10000亩,新建中草药植物园5000平方米,新建康养中心及中医健康旅游基地6000平方米,新建传统中医实习基地5000平方米。

4.巨口铺宝庆桂丁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项目。依托白云岩景区和桂丁茶资源,建设桂丁茶种植基地和中医康养中心,包括中医康养中心及桂丁茶健康旅游基地12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5.大新玫瑰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项目。以现有药用玫瑰花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集中医康养、文旅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其中,中医药康养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第五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领导

卫生健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制约因素多,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多部门合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各级各部门要从全面推进健康新邵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科学部署,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充分认识卫生健康事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把卫生健康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切实保证卫生健康事业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自身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科学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认真组织落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辖区卫生与健康工作的发展和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各地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完善投入机制

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个人的卫生健康投入责任,建立健全合理分担机制。确定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调整和完善投入结构,新增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养老、儿童、护理等紧缺的专科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第三节  加强宣传交流

进一步扩大健康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引入外资本和优质医疗资源,鼓励内医疗机构与县外、市外、省外、国外医疗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做好部门协调和社会宣传,加强正面宣传和典型宣传,增强社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普遍认知,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发展健康文化,加强健康知识和素养的宣传教育,引导社会良好习惯。构建大宣传格局,开展有效宣传,切实抓好卫生健康政策宣传、健康教育宣传、行业形象宣传、惠民实事宣传,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提高社会和公众对卫生健康工作知晓度、认可度和参与度,切实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四节  抓好行风建设

深入开展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行风建设,进一步完善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抓紧落实工作措施,积极推行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合理用药,及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切实提高各类医疗卫生健康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医疗卫生健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质量。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始终把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开展医患沟通,构建相互尊重、信任、平等、合作的医患关系。

第五节  加强评估监测

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测、评估和督导,加强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项目的动态跟踪和实施效果的评估。定期公布主要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政策与重大工程的进展和落实情况,以本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和实施相关年度计划。重视规划项目的实施,通过规划引领项目,依靠项目落实规划。定期对规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对策。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与反馈机制,科学制定考核内容及实施细则,全面推进考核的合理化、合目的化、效率化与成效化。建立“手续简、战线短”的卫生与健康工作反馈机制及“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强调反馈和相关调整的及时性,问题发生时,确保最短时间反馈并及时解决。

附件:新邵县“十四五”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项目库


附件:

新邵县“十四五”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项目库

单位:亿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主体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开工年份

竣工年份

总投资

“十四五”计划投资

1

新邵县经济开发区医疗健康器械产业园项目

新建

新邵县经济开发区

项目总投资额17.45亿元。其中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新院建设:总占地面积137亩,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6.8亿元;雨泉医药项目:新建仓储楼、办公楼、宿舍楼及加工大楼共4栋,共4万平方米,总投资额1.8亿元;科瑞生物有限公司:增加两条生产线,水电气设备扩容,新建3栋仓库6千平米等,总投资额1.65亿元;医养+项目:项目总占500亩,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7.2亿元。

2019

2025

17.45

10.2

2

惠扬医疗器械生产项目

新建

湖南惠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项目用地40亩,新建28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购置焊接机器人、管料成型设备、金属表面处理机、注槊机、印刷机等设备。主要生产一类、二类医疗器械,项目全部建成够预计年产值将达2亿元

2020

2021

1

0.8

3

科瑞生物植物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胆酸系列产品合成研究及其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

新建

湖南科瑞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1亿元,新建瑞生物植物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胆酸系列产品生产线

2020

2021

1

0.4

4

新邵县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

新建

县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为依托,建设文化生态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内容:1、发展中草药种植10000亩,新建中草药植物园5000平方米。2、新建康养中心及中医健康旅游基地6000平方米。3、新建传统中医实习基地5000平方米

2021

2025

3

3

5

新邵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

新建

县人民医院

占地21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新建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

2021

2030

8

4

6

新邵县中医院整体搬迁

新建

县中医院

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新建住院楼,门诊楼,医技楼等

2021

2025

8

4

7

新邵县高铁新城医院建设

新建

高铁新城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地面积64602㎡(折合97亩),总建筑面积129204㎡。医养床位为1200床

2021

2025

5.9

5.9

8

新邵县中医医院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建设项目

续建

新邵县中医医院

以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省级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和小儿骨伤科为依托,加强中医药人才教学和培训,采购中医药设备,改善15个中医骨伤病区的就诊环境。

2021

2023

0.90

0.90

9

新邵县中医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中心建设项目

续建

新邵县中医医院

改善名医门诊环境,加强名医“传、帮、带”,建设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的名医工作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邵孙氏正骨术”,加强中医药宣传,以数字化方式展示中医正骨手法,讲述中医药发展历史等,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2021

2023

1.00

1.00

10

新邵县中医医院制剂研发中心

新建

新邵县中医医院

占地25亩,建设符合GMP标准的制剂室,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邵孙氏正骨术”,突出新邵龙山区域特色,开展中药材收购、加工,开展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等。

2021

2023

2.00

2.00

11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新建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

正大邵阳骨伤科医院是邵阳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急救、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骨伤科医院,同时依托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平台优势,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国家级中医学术流派“湖南孙氏正骨流派”为基础,开展中药制剂研发和骨科支具研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2022

2024

0.50

0.50

12

新邵县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新邵县人民医院

项目总用地面积20000㎡(30亩),新建传染病防治中心总建筑面积22000㎡,其中传染病区用房10000㎡,床位150张,传染病医护工作人员生活用房12000㎡。容积率1.1,绿地率35%。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路面、停车位、消防、绿化、亮化等设施;并购置医疗器械、医疗检验检测、应急保障救护车辆等设备。

2021

2023

1.50

1.50

13

新邵县人民医院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

新建

新邵县人民医院

总建筑面积23500平方米。新建一栋门诊急诊综合楼,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包括门诊急诊、医学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胸痛中心(含专科ICU)、卒中中心(含专科ICU)。新建一栋传染病防治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结核门诊、艾滋门诊、检验、药房、收费、病房《含重症医学ICU)。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消防等基础设施。占地面积100亩,容积率1.05。

2020

2022

1.20

1.20

14

新邵县医养结合专科医院

新建

县人民医院

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新建康养楼,门诊楼

2021

2025

1

1

15

新邵县医养服务项目

新建

湖南省正源医院有限公司

项目计划投资6.5亿元,占地139亩,计划2000个床位,用于医疗、普惠养老、老年医养及精神、失能、失智人员的多板块、多功能医养服务

2021

2022

6.5

6.5

16

新邵县一甲医疗健康康复机构

新建

邵阳雀塘循环经济产业园投资有限公司

总占地面积100亩,新建门诊、住院大楼,体检中心,康复中心,卫生健康防疫中心,职工食堂、宿舍等

2023

2025

1.2

1.2

17

新邵县医养结合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邵阳赛双清建设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主题建安工程及配套的给排水、供配电、绿化、道路等附属工程。项目整体可提供康复中心床位800张,养老公寓2400户、床位3200张。项目总用地面积20万平方米(30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

2021

2024

15

15

18

雀塘镇卫生院老年人康养楼

新建

雀塘镇卫生院

老年人康养楼占地面积8000平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2023

2024

0.5

0.5

19

严塘镇卫生院老年人康养楼

新建

严塘镇卫生院

老年人康养楼占地面积8000平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

2023

2024

0.5

0.5

20

新邵县寸石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投入600万元左右,建设成能安置60名老人的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2.5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配套建设相应的室外活动场所、供排水、供电、道路硬化、停车场、绿化景观等设施。

2022

2023

0.06

0.06

21

新邵县新田铺镇中心卫生院医院医养结合项目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总用地:1500㎡,建筑面积四层3500㎡,增加床位:100张

2021

2022

0.08

0.08

22

新邵县坪上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建设成能安置100名老人的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配套建设相应的室外活动场所、供排水、供电、道路硬化、停车场、绿化景观等设施。

2021

2022

0.10

0.10

23

新邵县白水小镇医养中心建设项目

改扩建

新邵县卫健局

占地面积:8.3亩,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床位数:200,护理床位占比:40%

2022

2023

0.18

0.18

24

新邵县太芝庙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项目拟投入700万元左右,建设成能安置50名老人的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配套建设相应的室外活动场所、供排水、供电、道路硬化、停车场、绿化景观等设施。

2021

2022

0.07

0.07

25

新邵县酿溪医养中心

改扩建

新邵县卫健局

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床位200张

2021

2022

0.25

0.25

26

新邵县巨口铺镇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项目拟投入1000万元左右,建设成能安置100名老人的医养结合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6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主要内容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配套建设相应的室外活动场所、供排水、供电、道路硬化、停车场、绿化景观等设施。

2021

2022

0.10

0.10

27

新邵县好普盛禾康养基地

新建

湖南好普大同福地置业有限公司

康养医院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拟建床位120张,按二级甲等医院进行设计建造;康养公寓工程建设面积20万㎡,导入智慧云医疗系统,为邵阳居家养老产业添砖加瓦;高端湖畔度假康养社区2万㎡;生态主题酒店按准四星标准设计建设,全面提升新邵县大同福地景区接待品质,树立精准高端的文旅接待标准,预计建设面积8000㎡;小初高特色学校,建立中小学、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打造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一体化"办学格局,确立"一体化"的学区发展新目标;老年学院等配套实施共投资30亿元,打造集康养文旅生态科普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2021

2025

30.00

30.00

28

巨口铺宝庆桂丁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依托白云岩景区和桂丁茶资源,建设桂丁茶种植基地和中医康养中心,包括中医康养中心及桂丁茶健康旅游基地12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2022

2025

2

2

29

大新玫瑰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

新建

新邵县卫健局

以现有药用玫瑰花种植基地为依托,打造集中医康养、文旅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其中,中医药康养中心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亩(其中房屋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设安置200名老人的中医康养中心,包括医疗用房、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老年营养膳食中心及各种辅助用房。

2022

2025

2

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
中共新邵县委、新邵县人民政府版权所有,新邵县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承办;如您对本网站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与我们联系:hnxinshao@sina.com 电话:0739-3600402
Copyright 2021 XinShao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湘ICP备2020018426号-1 网站标识码:4305220007
湘公安网安备:430522020001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