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邵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来源:政府网站管理人员
  • 作者:新邵县
  • 更新时间: 2014-12-11 09:12
来源:政府网站管理人员 更新时间: 2014-12-11 09:12

—— 2013年4月17日 在县十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 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新邵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向大会报告如下,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全县上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两重点三主要”工作,突出打造工业和交通两大优势品牌,努力弱化国内外经济疲软对我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重要经济指标和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实力持续增强。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5.9亿元,同比增长12.6%,连续九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3.6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3.64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62亿元,增长16.6%。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7.5:39.9:32.6调整为27.5:39.2:3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1亿元,增长38.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2亿元,增长15.8%。财政总收入实现6.64亿元,增长29.0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84亿元,增长27.1%。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96.37亿元,增长20.4%;各项贷款余额达50.42亿元,增长19.7%。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8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72元,分别同比增长18.9%和14.1%。全县经济呈现出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更趋合理、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良好态势。
    (二)工业经济量质双增。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6.6%;工业入库税收3.2亿元,增长25%;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362.27%,比上年提高11.5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调整到81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发展到32家,税收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9家,其中新龙矿业税收突破1亿元。全年共启动技改项目83个,完成投资12.8亿元,特别是加快推进了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其中新龙矿业尾砂库已完成整体设计和工勘工作;广信公司年产3万吨特种纸板项目已投产运行,1.6万吨特高压生产线已完成土地征用;辰州锑业搬迁完成土地功能调整和可行性论证报告;云翔矿业尾砂库已通过环评预审,正在进行矿产处理扩容环评;仁海科技微波高温炉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园区建设方面,新邵经济开发区扩区调规成功获批,开发区规模扩大至7.897平方公里,园区新增企业2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8.7亿元,上缴税款7741万元。
    (三)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30.02亿元,同比增长4.3%。全县落实粮食种植面积85.56万亩,实现粮食总产30.53万吨,连续九年增产丰收。新建林竹、玉竹、金银花等产业基地1.04万亩;肉猪、牛、羊分别出栏102万头、3.01万头、5.1万只,动物免疫率100%;肉类总产量7.9万吨,禽蛋产量0.23万吨,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7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达到3家。实现销售收入20.48亿元,实现利税1.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1%和6.8%。严塘镇棠溪生态园、雀塘镇柳山休闲生态园、酿溪镇辉耀农林科技生态园等休闲农业、城郊农业初具规模和特色。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8.2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142口,完成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集中供水工程9处,解决农村6.6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5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10公顷;第三轮新农村建设1个示范镇、2个示范片、13个示范村工作全面启动。
    (四)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去年,共组织筛选策划了主要争资项目110个、重大争资项目13个、对外发布招商引资项目69个,完成了30个项目的资料编制及论证工作,收集整理新增入库项目40个,累计入库项目380个,精心编制了《武陵山片区新邵县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实施规划》,规划项目257个、总投资达586.32亿元。全年共争取了新邵经济开发区扩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渔龙公路、坪上示范小城镇建设等70个重大项目进入上级计划笼子,争取上级各类项目财政性建设资金10.59亿元,同比增长34.39%。新引进境外项目1个、引进投资上亿元的项目9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实际利用外资1272.8万美元。特别是投资10亿元的香港中电风力发电、投资5亿元的大成科技增资扩股、投资1.5亿元的大同福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成功引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省市确定的16个重点建设项目均进展顺利,其中:新邵大道建设工程完成了全部路基工程和路面工程,共完成投资66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32%;省道217线新邵段改造工程完成路面底基层35万平米,完成投资83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18% ;国道207线新邵段武桥至汤仁公路改建工程已完成全部路基工程,正在推进路面工程,完成投资70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75%;邵阳华天城建设项目所有工程全部完成,并于邵商大会前正式营业,华天城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完成投资3.8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257%;湖南大成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粮食仓库和粮食物流交易大楼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内外装修和设备安装已完成,完成投资62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55%。
    (五)城镇建设如火如荼。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依托新邵大道、高速公路新邵连接线和工业路三条骨干道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新邵大道片和九头岩片两大新城;老城建设稳步推进,绕城线建成通车,塘口大桥全面竣工,县城客运站、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下马家坪道路改造、大新街改造、沿江路改造、县城供水管网改造等一批城建项目加快推进,老城区的形象明显提升;城镇管理成效明显,以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为载体,扎实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县城脏、乱、差面貌得到改变,县城市容环境卫生进入全市一类县。目前,我县城市化率达27.9%,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5.11平方公里。
    (六)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4371人,为目标任务的10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84人,为目标任务的104%;职业技能培训7368人,为目标任务的98.2%;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征缴各类保险基金2.36亿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成绩突出,被国务院评为先进县;全县城乡低保人数分别达到10126人和30068人,发放低保资金5669万元;农村五保对象6671人,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224万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全年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11300余人,发放救助资金952余万元;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危房改造5710户,新建城镇廉租住房144套6.98万平方米。文化体育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新建农家书屋377家;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100%,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成功创建合格学校20所。卫生改革顺利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新农合参保71.6万人,参合率98.66%。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87.13%,连续八年保持全省一类县。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实现13216人脱贫,18000人越过低收入线。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文明扎实推进,森林总量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达55.3%;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强化民生价格管理,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有效保持全县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从总体上看,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不容忽视: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财政支出面临巨大压力,去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6.64亿元,但财政总支出达22.3亿元,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增收不快,部分困难群众生活难以有效保障;四是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五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部分重大项目推进速度缓慢,有的甚至至今没有启动。对此,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研究,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按照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5%、16%、12%;
    ——工业总产值增长19%,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2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实际利用县外资金增长11.8%;
    ——财政收入增长1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200人;
    ——单位GDP能耗下降5.6%;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在新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对此,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入
    要紧紧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政策、国家扩大内需和沿海产业转移加速的大好机遇,切实做好项目工作,努力实现全年争取各类项目投资财政性建设资金1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亿元的目标。
    1、着力加强政策研究与利用。要充分利用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湘西开发政策扶持县、革命老区县等政策优势,特别是要对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脱贫攻坚政策做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国家投资重点,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加强项目的论证、筛选、包装和策划。今年要组织筛选、策划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项目80个,对外发布60个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组织完成30个重点项目的资料编制及论证工作,收集整理新增入库项目40个,确保项目库储存项目420个。
    2、着力加强项目的争取。不断拓宽项目争取新思路,健全和完善向上跑项争资的考核机制,充分激发全县上下跑项争资的热情;要充分利用一切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向中央、省市主管部门做好衔接汇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对上级有意向投资的项目,要抓紧做好衔接,确保落实到位。今年要确保特色县域经济扶持县、重点生态功能县、武陵山片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县、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60个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计划投资笼子。
    3、着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大承接、促进大投入、形成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首要举措,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要争取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2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9亿元。
    4、着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要进一步落实财政性资金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完善招投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要重点抓好娄新、衡邵、安邵高速公路建设工程、S217线省道改造工程、G207线武桥至汤仁公路改建工程、新邵县城至新田铺公路改造工程、新邵大道建设工程、广信特高压工业纸板项目建设工程等35个县定重点工程建设,要紧紧围绕年度投资计划,抓好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综合管理等工作,确保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做强工业,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
    坚持以壮大优势产业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努力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0亿元,工业入库税收3.8亿元。
    1、全力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围绕有色金属、机械制造、水电、造纸、化工、建材、电子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依托现有优势企业,强化产业规划引导,加大技改投入,强化技术支撑,扶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年内完成技改投资10.5亿元,启动技改项目84个,其中规模企业技改投入8.4亿元。全面推动矿产冶炼、机械制造、建材、造纸、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抓好新龙矿业尾砂坝建设、辰州锑业整体搬迁及湿法冶炼基地建设、云翔矿业、昆仑矿业、辰鑫矿业技改扩建、兴肥公司5万吨液氨生产线、广信公司1.6万吨/年特高压绝缘纸板等项目。做大做强骨干财源企业。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骨干企业制度,重点扶持新龙矿业、筱溪电站、晒谷滩电站、广信造纸、大成科技、湘林置业、科瑞生物、邵阳三化、心连心食品等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切实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产业品牌,提升产业集聚度,不断增强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加快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国家、省有关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帮扶电子、风电、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支柱。
    2、全力打造各具特色产业园区。要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园区扩区步伐,努力在新园区内打造以工业路、塘口为组团建设的专业化产业园,确保金汉机械、大成粮油、高性能炭基复合材料、诚通环保科技等项目正式投产。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年内争取新增入园企业20家以上。陈家坊、龙溪铺、雀塘、巨口铺、寸石等5个乡镇工业园,要根据各自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契机,完善规划,发展壮大具有乡镇特色工业小区。
    3、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充分利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和关闭中小企业等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同时,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积极促进建筑、交通、商业、民用等领域的节能推广。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节能环保评估审查、提高工业项目准入门槛,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建设。落实差别电价制度,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5.6%,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5%。
    (三)突出做特农业,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更加注重增加农民收入,更加注重改善农村面貌,更加注重巩固农业基础,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的目标。
    1、切实加快“三个农业”发展。在扎实抓好双季稻生产扩面,确保实现粮食生产面积达到88万亩、粮食总产32万吨以上的基础上,充分依托我县近城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休闲农业方面,积极整合农业资源,在县城周边、旅游区附近以及大中型水库,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参与、体验为特点的休闲山庄、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重点加快辉耀农林科技生态园、夏家棠溪生态园、雀塘柳山休闲生态园、大同福地生态农业科技园建设,努力打造农旅结合典范,推动我县传统农业向复合型现代农业转变。特色农业方面,突出抓好迎光蔬菜、小塘葡萄、寸石辣椒、龙溪铺金银花、下源水酒、小塘麻鸭和太芝庙食用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发挥品牌示范效应,集中发展专业化、区域化、特色化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尽快形成一批具有新邵特色的农业品牌。生态农业方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防治,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积极创立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支持广信造纸、大成粮油、心连心食品加工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力,年内争取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家以上。
    2、切实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紧紧抓住国家大兴农田水利的有利时机,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雀塘和小塘项目区建设;完成好15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资江二桥至肖家湾电灌站防洪堤建设。抓好石马江和龙山河重点河段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6万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好小塘镇落桃冲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做好巨口铺、迎光等乡镇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启动娄邵盆地基本农田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体系,完成通畅工程及县乡道路改造100公里以上。努力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61个村的农网改造扫尾,启动70个村的农网改造升级,新建严塘、迎光两个35千伏变电站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水平。全面抓好大新和高桥两个新农村示范片和14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沼气池建设700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20口,积极推广借节柴灶、节煤灶。
    3、切实拓展农民增收方式。全面推进“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住房改造、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努力搭建农民创业增收的新型发展平台,引导务工能人返乡投资创业;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广泛开展劳务协作,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积极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帮扶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00人,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3000人次。
    (四)突出提质扩容,推进新型城镇化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协调各类要素和公共产品的合理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加快县城建设。按照“突出特色,扩容提质,打造邵阳新城区”的城市发展战略,科学编制好县城发展总体建设规划,主要抓好土桥新城、九头岩半岛、大坪新区和老城区等四大区域建设。加快推进土桥新城路网建设,全面完成新邵大道一期、二期工程路面建设,加快推进工业路、长春路、永乐路等路网建设,确保新区骨干路网基本成型。切实抓好老城区建设和管理。加快公交站场和县城客运站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使用;酿溪派出所至文广新局段房屋拆除工作年底前到位,原液化石油气公司旧城改造项目要加快进度,年内搞好主体工程;完成好下马家坪道路的改造,启动印机厂区域和赛双清公园改造项目,以高标准建设,与沿江路休闲街连成一起,打造沿江风光带。建设供水加压、水质检测中心,扩建沈家、回龙阁两个净水厂。按照省“城市管理提质”三年行动要求,扎实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秩序综合整治年”活动,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突出解决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等“五乱”现象;创新工作机制,对大坪清扫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试点。要加大投入,完善一批市政基础设施和社区配套设施。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激发市民热爱县城、管理家园的热情,提高城镇文明程度。
    2、加快建制镇建设。依托坪上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按照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新区的理念,全面启动高铁新城建设,支持坪上镇创建全国建制镇示范镇;依托高速公路互通口及连接线,超前谋划,合理定位,做好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的总体规划与详控规划编制,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经济核心区的聚集辐射功能,大力发挥陈家坊、新田铺、龙溪铺等中心镇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各镇乡联动发展。鼓励和支持其他建制镇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镇乡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切实增强其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城镇管理,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居民讲文明、去陋习,共同维护城镇的环境和秩序。
    (五)突出做活三产,努力扩大消费
    要充分发挥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发挥服务业对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和配套作用。努力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的目标。
    1、大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要认真抓好消费补贴政策的落实,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一乡镇一集市”工程,积极引导连锁店和超市向农村延伸,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民消费。加快农家店信息化改造,新发展和改造农家店30家。加强低收入阶层救济力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教育、医疗服务体系等,增强群众消费信心。高标准推进城市花园、世纪豪庭、锦绣华城等房地产项目建设,规范房地产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升温。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增强消费拉动力。加快推进湖南大成粮油公司仓储物流中心和心连心食品公司果蔬冷链物流中心建设。继续培育旅游、房地产、汽车、教育、信息等消费热点,合理引导信贷、租赁、文化、健身等新型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2、大力发展旅游业。要以白水洞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契机,抓住武陵山片区特色旅游开发机遇,搞好旅游项目包装,引入多元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大景区保护和宣传力度,努力提升新邵旅游知名度。同时,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着力打造坪上牛肚、小塘鸭三宝等我县特色产品,将新邵打造成邵阳市餐饮、住宿、会展、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吸引和聚集市区及周边县(市)的人流、物流、消费流,实现我县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强县的跨越。
    3、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升级改造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大力发展家政、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积极引导发展文化休闲、美容健身等休闲娱乐业,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突出抓好现代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服务,大力发展中介、广告、职业培训服务。
    (六)突出推进民生工程,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必须把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实施省、市分解到我县的为民办实事任务。
    1、扎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的就业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的覆盖面;全面完成社保扩面、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100%。规范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建好养老福利中心和康复中心,维修改造敬老院2所;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危房2000户。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新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房144套。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2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率100%的目标。
    2、扎实推进各项事业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强县,确保“三评合一”检查顺利过关,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年内完成危房改造2.2万平方米。规划酿溪镇四小建设,完成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巩固全国科技先进县成果,新增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2家;全面推进县域文化发展,扎实推进惠民文化工程,抓好第十一届赛双清艺术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基本医疗药物制度成果,加快建设人民医院综合楼,扩建好迎光、严塘等8所乡镇卫生院;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创新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6%以上,继续保持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推进土地开发整理,规范土地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确保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加强环境保护,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准入关,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3、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积极探索武陵山连片扶贫开发思路,努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扶贫开发质量。以24个整村推进村和12个建设扶贫村为主战场,把整村推进,促进贫困村脱贫,贫困户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项目资金投入新机制,大力整合扶贫资金,以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为重点,集中资金投入,努力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年内实现15000人稳定脱贫,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3100人的目标。认真落实移民后扶政策,做好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扎实抓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与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加快建设开放、平安、生态、富裕新邵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新邵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新邵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网站标识码:4305220007
备案号:湘ICP备2020018426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202000102
0739-3606418
新邵县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