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邵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来源:新邵县
  • 作者:新邵县
  • 更新时间: 2025-07-08 09:14
来源:新邵县 更新时间: 2025-07-08 09:14

新政办发〔20259

新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邵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新邵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新邵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78

新邵县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大力落实“安全底线”行动,实做好我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8〕12号)、《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湘自资发〔2025〕16号)《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印发邵阳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和《新邵县“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我县地质灾害现状概况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质风化程度较强,属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点多面广,是全省山洪地质灾害重点县之一。大新镇、太芝庙镇、潭溪镇、潭府乡、巨口铺镇、寸石镇、陈家坊镇、迎光乡、坪上镇、龙溪铺镇、新田铺镇等乡镇是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发生时间段不稳定,大部分集中在汛期(4-9月)。根据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评价成果,全县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539个、中高风险切坡建房5550户,中高风险斜坡(沟谷)单元635处。

二)2024地质灾害防治情况

2024年经历了12轮降雨,其中“5·26”“6·11”“7·1”3次特大强降雨,各乡镇各部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应急避险,县自然资源局分组带领技术支撑单位工程师第一时间赶到地灾现场,积极指导乡镇第一时间进行现场调查应急避险处置全面查明灾情险情现状及发展变化情况科学有序指导开展应急避险处置。各乡镇严格落实“631短临预警叫应制度”“四个一律”“五个关键环节”,及时果断撤离转移受威胁群众,在险情未彻底消除前,不允许已转移群众擅自回流2024年组织技术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现场应急调查134次全年组织实施了大新镇磁溪村10组南门湾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处地质灾害点排危除险项目4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抢险处置项目28处为全县地质灾害防范筑牢了坚实防线。

二、2025年地质灾害防范重点

(一)重点防范期

我县汛期主要发时间段为4-9月,其中5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地质灾害高发时段。大面积、长时间、集中性降雨是导致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总降水量较多,区域性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小时降雨量达到20毫米和极端对流天气时,一定要加强预警工作,各乡镇、县直各相关单位要重点加强防范。10~12月,降雨量逐步减小,地质灾害相对低发,要重点防范各类工程建设和冰冻积雪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

)重点防范区域

根据新邵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我县共划分5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是迎光乡大坻村—邱家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二是龙溪铺镇下源—新桥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三是大新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四是坪上—潭溪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五是龙山—太芝庙—潭府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三)重点防范对象

重点防范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中高风险农村切坡建房户、中高风险斜坡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全面加强极端强降雨新增隐患点、临坡临沟临崖临水住户、交通干线、水利水电工程、在建工程、旅游景区、矿业活动区的防范。

三、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夯实防灾工作责任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和管控机制。自然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将相关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人员;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抢险救援,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必要的物资储备,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发改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财政部门负责统筹安排和监管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投入、管理的长效机制;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会同自然资源等部门及时制作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报道等相关工作;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公路沿线、水利部门负责各类水利设施、教育部门负责中小学校、住房城乡建设及城管部门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设、文旅部门负责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勘查和治理;民政、农业、林业、园林、文物等部门负责主管范围内各类地质灾害的排查、监测、勘查和治理;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落实防灾责任。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单位要积极协助各地做好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预警,及时提供应急技术支撑服务。工程建设项目要加强在建工地和基坑、高陡边坡风险管控,项目业主和承建单位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严格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工程项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二)全面落实精准预警预报、避险转移

气象短临预警、避险转移机制是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最关键举措。“631”短临预警机制(6小时风险预警,3小时风险预报,1小时风险“叫应”),“四个一律”(当雨量达到临灾预警值时、当发生险情异动时、当风险隐患不能准确预判时、特别是当晚上发生以上三种情形时,一律进行转移避险),“四个落实标准”(1小时降雨量超过50毫米、气象暴雨橙色预警、气象暴雨6小时预报必须提前组织转移,暴雨停止后24小时内不得擅自返家),“五个关键环节”(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到哪、转后如何管理)等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坚持好、运用好、落实好。一旦出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零伤亡”的首要目标,坚决、及时、果断地转移所有应该转移的人员。

(三)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落实精准管控

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应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以“不放过、不遗漏、不忽视”的决心,对全县所有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县应安委办公室负责组织统筹、指导、协调和监督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工作;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对辖区内巡查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指导其他相关行业和单位开展巡查工作并汇总相关巡查成果,更新“湖南省地质灾害隐患数据库”;县应急管理、教育、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文旅、卫健、铁路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按照“三管三必须”的原则,负责管理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建立巡查管理台账,落实防治责任。对已查清的隐患点和划定的风险区,要责任到人、任务到人、管控到人。属于行业部门管理的风险隐患,各行业部门主动担当,落实安全管控。

(四)强化宣传培训,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要以“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政策法规和科普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驱动宣传车、网络、微信、短视频等宣传手段广泛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预防、治理、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重点宣传山洪等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险性,普及汛期灾害防治的基本常识,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人员的综合能力。

(五)加强切坡建房动态管理,不断提高管控能力

各乡镇、相关单位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管控,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动态更新隐患点台账,及时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各乡镇对存量切坡建房按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统一文本格式,按照“谁建设、谁治理”的原则,指出存在隐患,明确微治理措施,书面送达每一处切坡建房户主手中,建房户签字承诺立行立改。加强源头管控,严格增量建房审批。新增农村宅基地切坡建房和村民建房安全选址管理,制定切坡建房风险管控制度,将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作为山区农村建房审批的重要环节,严禁高陡切坡建房和无防护措施切坡建房,坚决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风险区,从源头上降低切坡建房诱发的地质灾害风险,同时按照“切坡必先治、治后再建房”的原则,严格落实宅基地申请审查、批准后丈量批放、住宅建设过程中监督检查、住宅建成后实地验收“四到场”要求,有效控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

)全面落实“三项制度”,不断提升防治能力

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隐患巡查制度和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制度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制度。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严格按照“三项制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防治措施,切实防止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出现险情时,各乡镇要及时组织做好人员转移安置、紧急疏散、应急抢险和灾情速报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不断增强反应能力

各乡镇要对本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区(点)定期进行排查巡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动态监测工作。各乡镇对在册隐患点要严格落实群测群防责任,检查警示标牌、撤离路线标识等是否设置清晰明显,及时更新责任人等相关信息,严格督促各村(社区)逐点制定完善精准转移方案;要严格落实县到乡镇、村“631”“四个一律”机制,抓好“五个关键环节”不等不拖,连夜一律进行转移避险,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八)加大投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保障

县财政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乡镇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的防治管理、应急演练、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处理及治理工作。县直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联系,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和治理。

附件:1.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调查地质灾害隐

        数据统计总表

      2.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调查地质灾害隐

        患点数据统计表539处(15个乡镇)

附件1

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调查地质灾害

隐患数据统计总表

序号

乡/镇

地质灾害隐患点

1

陈家坊镇

28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4

14

2

寸石镇

40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2

20

18

3

大新镇

106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6

63

37

4

巨口铺镇

33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3

21

9

5

龙溪铺镇

39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6

23

6

酿溪镇

3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3

7

坪上镇

38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22

16

8

雀塘镇

25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21

4

9

太芝庙镇

50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

29

20

10

潭府乡

62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

44

17

11

潭溪镇

47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

28

18

12

小塘镇

13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

8

4

13

新田铺镇

14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1

11

2

14

严塘镇

23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8

15

15

迎光乡

18

高风险

中风险

低风险

3

11

4

小计

19

316

204

合计

539

备注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安排部署的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调查数据,新邵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现有539处。




附件2:新邵县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调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统计表539处(15个乡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新邵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新邵县数据局 网站标识码:4305220007
备案号:湘ICP备2020018426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52202000102
0739-3606418
新邵县政府门户网站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