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邵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专题展在新邵县美术馆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新邵龙山地区的冬青卫矛、粉背南蛇藤等百余种中药材标本以及药王养生十三术,展现了新邵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由新邵县文旅广体局、新邵县文联主办,新邵县文化馆、新邵县美术馆和新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新邵县中医医院、新邵县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研究会协办。通过举办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专题展,展示了新邵传统医药文化产生的人文生态背景、历史渊源、传承脉络、核心内容、中草药实物标本等,擦亮“新邵龙山医药”这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产业、旅游、健康的深度融合。
龙山自古便是天然药库,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药材资源,有中药品种2384种,常年生长中药1400多种,有“天下药山”之称,为传统医药的发展和孕育药王医药文化提供了条件。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发源于新邵县龙山地区,是以尊奉药王孙思邈为核心的孙思邈医药学、养生学和巫文化、梅山文化、道家与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卫生民俗、药王传说等相结合而成的地域性传统医药文化,自唐末以来融入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医疗保健实践中,形成了“十民九医(药)”的风俗。2021年,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龙山药王医药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们的历史悠久,更在于它们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展览现场,百余种产自于新邵龙山地区的中药材标本形态各异、丰富多彩,观众们行走其间,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中草药王国”。展出的中草药标本不仅展示了药物原始植物的形态,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采集人、采集日期、采集地点、经纬度、海拔等信息,为参观者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认识。“我们跑遍了新邵县的每个乡镇,收集这些中药材标本花了近一年时间。”龙山药王医药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刘绪银指着中草药标本,忙不迭地向观众介绍。
龙山药王医药文化在民间广为流传,历经千余年传承不衰,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展览现场还展示了包括发常梳、目常运、面常洗、摄谷道(肛常提)、膝常扭、腰常扭(摆)、腹常揉等养生智慧的药王养生十三术。观众们驻足参观,通过了解药王养生知识,学习如何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中医药的理念,指导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
专题展启动仪式上,表演了歌伴舞《石马江号子》、筝箫合奏《在水一方》、琴箫埙三重合奏《阳光三叠》、花鼓戏《三代婆媳》等精彩文艺节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碰撞,赢得了阵阵热烈掌声。